close
儒釋道的人生價值觀
太上立功,其次立德,其次立言,這是古人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論述。
做到立功,立德,立言,即是現代所謂的善人、有德之人。
善人的標準是什麼?活在世間為人處事能不昧著良心,不做損人利已之事,有機會還會做些於人有益幫助別人的事,此即是善人。
有德之人的標準比善人又要高些。不但不會昧著良心,不做損人利已之事,心中經常有幫助他人之念,且創造機會去幫助他人,雖不居廟堂,心中常懷百姓。見人之饑寒猶已之饑寒,見人之受難猶已之受難。猶如道德經中所講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”
以儒家的標準即是忠、孝、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
以佛家的標準即是不行五惡,常行十善。
儒釋道三家言雖各異,其意實同,世人能照此而行,成聖、入道,見性。機緣一到不用強求自然而然。
想了解如何做個善人、有德之人,以及超凡入聖,古今有很多著述。本人看過認為比較好的有〈〈太上感應篇〉〉〈〈安士全書〉〉〈〈了凡四訓〉〉,此三本書看後若能照書中所說去做。今生既能業消智朗。障盡福崇。
超凡入聖之人,即古之釋迦、老子、孔子、今之得道高人,及明心見性之覺者。這些人的存在是世人的福源,能引導世人明心見性而進入覺道。
儒釋道三教,儒講入世之理,治國安邦之道;釋道講出世之理,超凡入聖之道。儒道是前提,能在世上做個好人,方有入道之基。未聞三界內外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仙佛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