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


『悲智雙運』與『定慧等持』



 


『悲智雙運』


學佛修道者,其修行必須要兼顧『慈悲』與『智慧』,才能證得『福慧兩足尊』之佛陀果位;茲就『悲智』方面而言,略可分為下列四種人:


(1)       有悲無智之人。


此種人 稱之為『爛好人』,因其有悲無智而惹火燒身(譬如見路旁有人被車撞傷,而肇事者逃逸無蹤,因慈悲救人,沒先報案或找得在場見證人,而莽撞地載傷者就醫,設若傷者未醒並且因失血過多而死亡,此時可能難以脫免肇事致人於死之刑責;


又設若不問清楚受施者之用意,而借用【布施】菜刀,受施者卻用之殺人者)


(2)       有智無悲之人。


此種人可能利用其智慧(世智辯聰)違法亂紀,殺燒擄掠,而逃避刑責,或因法網恢恢,終繫囹圄,或雖逃避今世,來世尚須償還(所謂『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際會時,果報還自受』)


(3)       無智無悲之人。


此種人是純粹凡夫眾生,不信因果,斷見常見,為所欲為,此種人『為非作歹』時,因果怕他,但是事跡敗露,受到『因果報應』時,才怕因果,已懊悔莫及。


(4)       悲智雙運之人。


此種人是真正學佛修行者,深信因果,皈依受戒,不但『受持一切律儀』、『修學一切善法』,而且『饒益一切有情』,自利化他,福慧雙修,畢竟當來得成就『佛道』。


『定慧等持』


學佛修道者,其修行必須兼顧『禪定』與『智慧』,才能由『戒』生『定』,再由『定』發『慧』,換言之,即須『戒定慧』三學等持,才能了脫生死,超出三界。



又就『定慧』方面而言,亦可分為下列四種人:


(1)       有慧無定之人。


此種人之智慧是屬『世智辯聰』,非『真慧』,不能超出『三界』,了脫生死。


(2)       有定無慧之人。


此種人之禪定屬『四禪八定』,只能生『色界天』或『無色界天』,頂多生『非想非非想天』,享受八萬大劫之天樂,最後不免再墮入『六道輪迴』,是故終究亦不能了脫生死。


(3)       無定亦無慧之人。


此種人若持『五戒』,得生人道,若造『十善業』,得生天道,若『貪業』重,則生餓鬼道,若『瞋業』重,則生地獄道,若『癡業』重,則生畜生道。


(4)       定慧等持之人。


此種人方是真正會修行之人,必能了脫生死,超出三界,蓋此等人能由持戒而生『定』,再由定而發『慧』,此種慧才是『真慧』,所謂『一燈能破千年暗,一智能除萬劫愚』是也。



總而言之,學佛修道者,必須
『悲智雙運』『定慧等持』,否則若只修福不修慧,頂多生為『國王之大象,身上戴滿瓔珞』,享受山珍海味、被照顧得無微不至,亦只是畜生道眾生;


若只修慧不修福,頂多證得『羅漢果位,但時常托空缽』,雖已了脫生死,但常托空缽而挨餓,若更想『成佛』,則如緣木求魚、刻舟求劍,希望渺茫。


 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天祥樂山社 的頭像
    天祥樂山社

    天祥樂山社部落格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