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德菩薩館之旅
天祥北區 活動報導
日期:國曆100年10月29 (星期六)
☆☆ 參加人員:
李明榮、李政鋼、游秋桂、林惠君、何淑梅、楊春英等 40位
☆☆ 交通:南投縣草屯鎮虎山路332巷166號。
☆☆ 光慧的陳大姑前人介紹:
領導前人 永恆舵手 不休息菩薩 建設一道同風的彌勒家園
陳鴻珍女士,生於西元1923年,河北省天津市人,成長於富裕家庭,其父乃一大善人,常懷慈心救助孤寡,嘉惠貧民,澤被桑梓。
民國三十七年,前人追隨老前人來到台灣,從此在台灣寶島與眾生結下了很深的善緣,四十餘年來,不論多少痛苦與挫折,都在前人的堅強意志下忍耐、突破與接受,而後化為一聲聲的喜悅,和一句句的道喜。
誠如前人常感恩說:「一切的成功都是師尊師母天命領導,諸天神聖、萬仙菩薩打幫助道,老前人大慈大悲,再憑自己一股真誠的毅力。」從鄉下走到大都會,從農村走到學界,從國內走到國外,建立了海內海外十七個大道場的道務,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擔的大任,必有大智慧和獨到的見地,將道場規劃的有條不紊,在各道場提出「集體領導、整體帶動」,在道務領導或道親成全切實做到情、理、法兼顧。在事務上「十組分工」而團結合作,在修辦精神,力求「學、修、講、辦」四好。
這是道場未來遠景的藍圖,一年復一年,逐漸雕塑,前人在修辦理念推動力行「建立國際化的修辦人生」,在德行涵養上實踐「內德~溫良恭儉讓,外德~恭寬信敏惠」達成五輔之德,對坤道尤其注重「坤範四德」,對乾道要求「理直氣和,得理且饒人,切實做到心誠、色溫、氣和、辭婉」的涵養。
道場的成長,更是費盡苦心,從平安道場欲達到模範道場,必須所有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都做到標準化,也就是道親的標杆,因此,前人風塵僕僕,隨處提攜教誨,更重視人才的培養。在道務中心的光慧文教館,成立崇德學院,積極造就修辦人才。
在道親教育上,規劃了新民、至善、培德、行德、崇德的五年進修班,為了成全老年道親成立了長青班,為了照顧幼小道親成立青少年界,更為了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,盡一份棉薄之力,大力推廣兒童讀經教育,做好健全人格的紮根工作,影響家長與家庭,進而影響國家社會,可說是包含了老、中、青、少,各界道親都給予溫馨的成全與照顧。
為了回饋社會,照顧學界道親,先後成立了崇德、崇仁、崇禮、崇義、光慧等文教基金會,不斷投入相當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、推行修道生活化、社會化、家庭化。經常舉辦淨化人心、活水系列、心中有晴天等文化講座,以及高中、青少年夏令營、成年禮,又成立發一崇德慈善基金會,辦理各項慈善、義賣、義診、濟貧恤苦等工作,對社會國家盡一份心力。推行「寓教於道」的實質活動,更將大道推廣到東南亞各國,以期建立一道同風的彌勒家園。
前人一生提倡孝道不遺餘力,終生集信心、愛心、耐心、恆心、用心於一身,帶著吾們走出人間最光明的大道,為我們排除了許多修道的障礙,如同燈塔一般,照澈後學們修道、辦道的前程,吾們應手牽手,心連心,團結在前人辦道的方針上,履行前人修辦的精神,共同創造永恆不朽的慧命。
來台五十餘年,得到國內外政府肯定與表揚,如
- 1993年獲教育部頒發全國推行社教有功個人獎。
- 1994年獲頒全國好人好事八德獎代表。
- 1995年並獲泰國皇家社會福利救濟院頒獎,表彰其致力傳播光明大道於世界,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卓越貢獻。
- 1999年榮獲當時執政之國民黨頒發華夏一等獎章,肯定前人老為社、國家之貢獻。
- 2000年榮獲中國文化大學頒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。
- 2002年榮獲內政部頒發一等景星勳章一座。
- 2003年第二度獲教育部頒發全國推行社教有功個人獎。
另所設立的五個文教基金會(崇德、崇仁、崇禮、崇義、光慧)分別在民國80、83、84、85、86、88、90年共七次榮獲教育部推行社教有功團體獎。
前人一生為道犧牲奉獻,一生清修,普渡有緣;以天心為心,以師志為志廣宣大道;持身聖潔威儀莊嚴;開荒台灣寶島六十餘載,懷世界之宏觀;茹苦含辛救世救人,行佛之四無量心,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,至誠無息;且將傳統之道場加以興革挹注,可說其智慧溥博淵泉;善巧方便審時度勢、通權達變;引導後進循循善誘帶動向前;造就無數人才,其於道之大體大用周全;將老、中、青、少權分三界,猶如四時合序,一元復始,生生不息,三界一元;承天讚許賦予景命,聖脈續衍;眾等共尊為永恆舵手,其偉大精神鬼神感泣仰瞻。
大德前人於二○○八年歲次丁亥十一月廿九日子時,愿血流盡回天繳旨,佛歸本位道證無極, 老母賜封為「不休息菩薩」。
☆☆ 菩薩館緣起:
前人陳大姑說:「只要大家能夠平安,只要眾生得救上法船,累死了也甘願,自己怎樣都沒關係,這就是菩薩的心,這就是菩薩的願;我們要有菩薩的心,我們要有菩薩的願,我們要有菩薩的行,將來究竟是菩薩。」
前人陳大姑年輕時,蒙當代明師弓長祖慈悲開示:「學習觀音菩薩之願行,汝必能成功。」一生效法觀世音菩薩,捨棄榮華富貴,於民國三十六年奉命來到台灣開荒闡道。五十餘年來,她老尊師重道,恒誠堅毅,嘔心瀝血,春育海涵,行大智、大仁、大勇於人間。如今道化萬國,無數眾生的性命得救,天上人間同欽其德,乃有嘉善之士慨贈珍藏之觀音瓷板百幅,因此揭起港台各地賢達發心,遍請各類菩薩塑像,籌建「崇德菩薩館」。
大姑慈悲勉勵大家:「在禮敬菩薩中,外觀佛,內觀心,開啟吾人本自具足的慈悲側隱之心,效法菩薩慈悲喜捨的行誼,以有限的生命,創造永恒不朽的慧命。」並慈示「崇德菩薩館」落成之日,應有聖樂讚頌菩薩的慈悲願行,因此「人間菩薩」音樂專輯於焉誕生了。
自古菩薩成就在人間,人間菩薩的願行,化作句句的般若,成為片片的至愛,趨除眾生的無明與黑暗,以至誠照亮眾生希望的前程;心香一炷,愿力三千。置身「崇德菩薩館」,禮敬菩薩,效法菩薩,讓心靈與菩薩合一,當「人間菩薩」的梵音響起,一洗紅塵的污泥,尋回生命的原點,歌詠菩薩入世的永恆!
陳大姑前人素稟天賦,幼具慧根,宿願學習觀音菩薩,捨己救世救人之志。又蒙祖德源遠,善功深厚,求道後,榮霑天恩師德,宏願益堅,再蒙師尊召見明示:「學習觀音菩薩之願行,汝必能成功」,師尊勉勵之語,成為大姑前人終生奉行之圭臬。
大姑前人秉著慈悲喜捨、恆誠堅毅之精神,開創發一崇德海內外十八個道場,機緣成熟,觀音菩薩暗中襄助,於二○○一年全省大狀元會考,適有嘉義善士黃金土先生在場觀禮,深受感動,同聲讚嘆,欣然慨允,捐贈所珍藏之百幅觀音瓷板與本館,大姑前人深感百幅瓷板蒞館之隆福,乃覓地籌闢崇德菩薩館,各道場遂發起護持菩薩館之行動,有奉獻珍藏者、有出錢出力者,熱烈響應此盛舉,同時於港、台各地遍請各類菩薩造像,以增本館之規模,供後世朝聖者瞻仰禮敬,以學習觀音心、菩薩行救渡有緣佛子。
吾等後學們,在大姑前人領導帶動下,得此鴻福,應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事,一切為道場之永續經營,傳承千秋萬世,守忠盡義,直到永遠,以報眾菩薩之鴻恩。
崇德菩薩館展示重點
1. 三十六尊銅鍍金觀音菩薩造像
2. 數十片85*150公分粉彩觀音瓷板
3. 近百尊古代石雕造像
4. 宋元明清木雕造像
5. 影青、龍泉、粉彩、青花、陶瓷造像
6. 明清銅鎏金造像
7. 明清玉、壽山石、牙、漆器、泥塑、紫砂造像
菩薩造像概述
在中國雕塑藝術文化中,由於雕塑者本著追求菩薩的胸襟氣魄與悲智雙運的精神,隨著時代的變遷,而創造出不同時期獨特的風格,備受世人矚目。
菩薩造像以石刻造像為大宗,也以石刻造像為主。凡是到雲岡、龍門等石窟看過石刻造像者,面對那劈掉半壁山崖而雕成的千萬尊石佛,無不為之心神震駭,驚嘆這鬼斧神工的不朽創作。從石刻中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創造人間奇蹟的氣魄、膽識、智慧與能力,而菩薩造像慈悲自在的莊嚴妙相,永遠是鼓舞和振奮人們最可貴的精神財富,更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心靈的寄託與依靠。
菩薩造像特別著重於意想的形象刻劃,講究蘊藉、含蓄、風雅、雋永和像外傳神,融合了造型、創作、色彩、繪畫的最高藝術,是中華民族集體的智慧結晶,是老祖先的精神傳承,我們不但要珍愛這雕塑藝術文化之瑰寶,更要讓佛菩薩造像及其精神永續傳承,作為眾生心靈永遠的明燈。
菩薩總覽
三十六觀音介紹
木雕菩薩介紹
石雕菩薩介紹
陶瓷菩薩介紹
銅鎏金菩薩介紹
↓發一崇德光慧文教館的前景
↓大殿
↓專人為我們導覽
↓向佛前參駕三鞠躬
↓視聽室
↓觀賞陳大姑..不休息菩薩一生的行誼
↓前進至"菩薩館"
↓分二隊,本隊由導覽張講師為我們解說
↓釋迦牟尼佛聖像
↓溫柔婉約慈善流露的菩薩相
↓連伯伯專心的聆聽
↓菩薩左手的風鈴,是要搖醒沈迷的眾生
↓光慧館
↓在光慧館樓上餐廳用午餐
↓看小李講師可知,非常的滿意!
↓六菜一水果及一湯,頂級素食饗宴
↓關聖帝君聖相
↓難得一見的玫瑰石
↓濟公活佛聖相
↓用好餐在光慧書局前等候
↓光慧樓前合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