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理實修 莫執形象


 




 


 




前言


 




 




1.能認識真理,同時實實在在依理而行,方可謂實修。也唯有實實在在的修行,才能離苦得樂成證佛道。




 




2.莫執形象,不是逃避形象,反對形象,拒絕形象。而是不要將『相』牽掛在心上不放,而是要從心中放下一切『相』。


 




 




一、何謂真理?何謂形象?




 




1.真理是無極之眞,是大家所求的真理天道‧性理真傳。在天謂天理,在地稱地理,在物叫物理,賦人為性理。祂是萬物之主宰與本體,是萬事運行之原則與作用。但祂是無形象、無名稱、無私情的,老君強名曰『道』。


 




簡單說就是咱的本性或咱的良知良能。祂是常而不變,永不增減、永不垢淨、永不生滅〈代表無分別對待,是絕對的中道〉。


 




 




中庸: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




『中』,發而皆中節謂之『和』;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


 




 




2.若離開心性,由識神〈貪執〉對六塵〈眼耳鼻舌身意〉所產生的印象與作用〈見聞嗅嚐覺知〉如經、律、論,名利、富貴、平安、健康或人情、術流動靜等皆可稱為形象〈法相〉。它是變而有常,只要時間因緣的聚散,就會產生生滅變化,但變化有一定的法則〈生住異滅〉。若貪執形象,如何回歸真如本性?


 




 




二、如何認理歸真?


 




 




1.
中庸:或生而知之,或學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,一也。


 




2.
六祖:若自不悟,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,直示正路。是善知識有大因緣,所謂化導令得見性。一切善法,因善知識能發起故。三世諸佛,十二部經,在人性中,本自具有,不能自悟,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。〈般若品〉


 




 




三、修真理天道為何不能著形象?


 




 




1.修道學佛是不拒絕反對形象的,反而要藉象明理與借法悟性。




因此,藉象明理與借法悟性是大部分人啟信的開始,由此可知『形象』與『法相』是非常重要的。但當明理之後,『形象』與『法相』需漸漸放下;否則貪執依賴此『形象』與『法相』會障蔽咱的本心妙智,如此咱的性理便不能明矣


 




 




在論語中樊遲問智,子曰: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智矣


 




樊遲問孔子何謂智? 孔子回答說:“盡力了解人類所面臨的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,敬事鬼神而遠離鬼神,為什麼?因為鬼神雖存在,但鬼神之事是難以測知的,不可事事詢問,或想依賴於鬼神之力,否則易陷於迷惑之中,如此一來,反而會怠忽了人事之應為。這就是所謂的「智」。


 




 




2.
現在許多修道人,雖在道中進階參研,卻不能徹底領悟修道的真義。心不明者,則不能堅定對道的信念,不能守住自己的根本,不能判別是非真假,隨人說東即往東說西即往西。又或修道是為了求福求祿,以利益為自己進道的目的,非真正以誠敬修己為目的。(修道為了學習聖賢的腳步…)如此見於利便趨之若鶩,〈趨之若鶩指像成群的鴨子般跑過去。形容前往趨附者極多。〉不思自己所作所為早已偏差。那縱使今天有機會得道,卻盲修妄從豈不是枉費了嗎?


 




 




常言摸著根成佛祖,摸不著根瞎修行。那根是什麼?根乃真理天道‧性理真傳。絕不是外在之術流動靜,形象之法或是名利富貴;福祿享受之追求,凡所有相皆虛妄。執著形象落於形象,最後猶是困於六道中不得解脫。


 




 




且思形象之物終有盡,許多人追求形象之法,皆是為了改變命運,試問藉由這些形象;術流動靜,就真能改變人的命運苦厄,那世間也就無因果糾纏,業力的相催逼討了。


 




 




若形象之法真能使人離苦得樂,那古聖諸佛菩薩,又何以需要如此苦修苦煉呢?看諸佛菩薩在修行的過程是如何呢?難道是追求外在的形象,不斷的求神問卜或是舒服念咒或窺看一切奇術等法


 




 




子曰:素隱行怪,後世有述焉,吾弗為之矣。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矣。君子依乎中庸,遯世不見知而不悔,唯聖者能之。




 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1)素:據《漢書》,應為“索”。隱:隱僻。怪:怪異。




2)述:記述。(3)已:止,停止。(4)見知:被知。




 




孔子說:“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,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,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,為他立傳,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。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,但是半途而廢,不能堅持下去,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。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,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,這只有聖人才能做得到。”  




 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 




世尊: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


老子曰:大道無形.


 




 




結 論




 




1.六祖:若自悟者,不假外求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,無有是處。何以故。自心內有知識自悟。若起邪迷妄念顛倒,外善知識,雖有教授,救不可得。


 




 




2.五祖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若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即佛。」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