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認識自我與人生真諦


 



 


一,前言


 


    各位親愛的旅客,本列車終點站到了,請各位下車,謝謝您的搭乘,很高興為您服務.......人生的終點站是何方?年少時智慧未開,人生是短暫的,人生如夢,人生是美好的。古代大文豪感歎,讚美......電影「我這樣過一生」劇情中以人生一生,老,病,死。人生的甘,苦,喜,樂。劇中從小孩演到終老。


 


 


50年代物質的缺乏,出生於貧苦的家庭中。為人妻,為人母。年少為生活忙碌,中年為養育孩子不辭老苦。只為孩兒長大成人,有喜樂有眼淚,這是全天下母親的寫照。


 


 


二、何謂人生


 


人生必經的幾項大歷程:


 


    1.是、從出於娘胎開始,我們接受親人的祝賀、父母的關愛,媽媽把最營養的食物留給我們,為我們照顧一切,小嬰兒是每二,三個小時餵一次,無分晨昏黃夜,只怕我們餓著了,冬天蓋棉被(現今因科學發達有暖氣房),夏天怕我們流汗熱到中暑,有電風散有冷氣可吹。


 


年少時期接受學校教育,同學的競爭,我們學會成長,師長的諄諄教誨......


 


結婚又是我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。為孩子、為妻子、為車子、為房子、為錢財打拼......名利財富,家庭,是人生最難取捨?


 


 


    2.是、經歷幾十年的寒暑歲月,兒女長大了,含飴弄孫,我們形貌形體開始變得枯槁憔悴,髮蒼蒼,視茫茫,行動越來越緩慢......人有年少,壯年,老年。


 


人老的時候也很痛苦,年老力衰,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。年少則忙碌,沒時間遊玩,老了時間多些,想爬山旅行,因為人一生病就「英雄無用武之地」了。


 


    


 


 


    3.是、疾病是老人的專利嗎?人不可能永遠不生病,生過病就會暸解生病的痛苦,平常朋友有病,總會安慰他「花無百日紅,人無千日好」,話雖然說了,他還是痛苦。常言道「英雄最怕病來磨」張飛張法律主,死都不怕,就是怕生病


 


 


    4.是、一生的希望,理想和計畫,遠景,因為生命的結束就此絕望打住。想到這裡就不免對死亡有所恐懼,當然你也會捨不得接親人的離開,如果是義務未盡或是含冤而死,那麼就更痛苦了。


 


 


 


    5.求不得苦、希望無法達成也是苦,「人生不如意,十居八」大學考不上,考場失意,就想不開,或是生意失敗的痛苦,愛情求及其它方面求不得等等,有太多得不到的痛苦。


 


 


    6.愛離別苦、就是與親人的別離,「生離異地相繫苦,死別猶如碎肝腑」,相愛又別離,朝朝暮暮望穿秋水,也實在痛苦,「死別」也就更是了,父母恩尚未報答,有人年少而喪父,中年喪偶,老年喪子..都會另人哀痛欲絕,可是這是人世間免不了的呀!


 


「孔老夫子即如此,尚有陳蔡絕糧,削跡伐壇等,但孔聖能化悲憤為力量,周遊列國,推行王道,宣揚仁政,利益萬民,終得萬人尊為至聖先師」


 


    7.怨憎會苦、別離不好但是,若天天守在一起,也不見得快樂。有的夫妻不合,婆媳不睦,兄弟相爭,或「一見就討厭」但必須天天見就可為「冤家路窄」,遇此種事情,也實在是痛苦。


 


 


    8.五蘊盛苦〜五陰熾盛,也是一種痛苦,五蘊就是色,受,想,行,識。仙佛云:「五蘊盛苦因貪圖,食珍衣錦尚不足;放縱情慾無止境,精氣神盡入三途。」


 


 


」是有形的,是我們所看見的,映在腦海中,擾亂我們的心。


 


」,我們對形色產生反應,而有愛惡之感,而產生愛惡的觀念。


 


」就是動腦筋,愛者想占有,奪取。討厭的想辦法屏棄,脫離。


 


」去做就是行,動腦筋想了辦法去做就是行。


 


」事情做之後留下痕跡,在我們腦中就成了識,也就是我們後天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」的「性」。


 


 


 


這些五蘊熾盛,形形色色都印在腦中,全都想要,每天動腦筋,想擁有這個占有那個,又不一定可得到,做了壞事良心譴責,於心難受,種種思想,齊湧上心頭,因此思想渾沌,五蘊盛也痛苦。


 


 


文殊菩薩慈訓:「五蘊:色如聚沫,受如浮泡,想如芭蕉,行如陽焰,識如幻化。」


 


 


 


    以上是佛家說的人生八苦,儘管有許多苦,但如我們還沒有嚐受到,即不知個中滋味。但只要是處在凡塵的人,就免不了這些苦,我們本身想要免除這些苦就要修道,行功立德,覺性圓滿,能夠成道,上天封有天爵,就可以不生、不滅、不老、不死,不必在人間受這些苦。南極老仙翁慈訓:「真正愛自己,是尋找一條解脫的路。」


 


 


 


三、人生價值分析


 


  我們來談談一個人活在世上,要怎樣才算有價值,我們從一個角度來分析,每一個人有生必有死,人死後眾人或歷史對他的評價是怎樣?所謂「蓋棺論定」,因為每一個人從生到死,壽命的長短都不一樣,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也不一樣,還有每個人生活的環境,一生所做的事都不相同,所以死後別人對他的評價也就不同。在這裡大略將之分成四類︰


 


  第一類,死後「遺臭萬年」。 


   


  第二類,死後「無聲無息」。


 


  第三類,死後人為他「立銅像」。 


  


  第四類「裝金身」。


 


 


  那一類人:死後遺臭萬年呢?就是自古以來的「亂臣賊子」為何會遺臭萬年呢?是因為他們活在世上的時候,為了自己私利,殘害忠良,以致斷送國家民族,如古時奸臣曹操、秦檜,至今人人討厭他、辱罵他。


 


記得小時候,跟母親去看歌仔戲,奸臣演出時,人人大喊大叫,還有人忍不住丟石頭,做人做到如此地步,還有什麼價值可言。現在的人,大都以社會地位的高低,財富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。


 


但是儘管做大官,發大財,或得了個博士學位,人家就會尊重你嗎?可不一定,如果沒有德性,待人不合乎「禮」,人家表面上奉承,背後就辱罵,內心也看不起你。


 


自古以來,聖人對人成就高下是以「德行」為準,如秦檜,因圖名利,陷害忠良岳飛,為後人所不齒,此可由杭州西湖岳王墓前一詩可見︰「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鐵無辜鑄佞人」。故有德之人名留千古馨香萬代,無德之人遺臭萬年。


 


 


 


  第二類人︰「無聲無息」。凡夫俗子,就是屬於「無聲無息者」,每個人從小因父母養育長大以後,就做事賺錢,接著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,成家立業,而後養育兒女,終日為著子女、家庭奔波勞碌,不得歇息,直到死為止,無聲無息的消失。


 


 


  第三類人︰「立銅像」。如我們的國父一生為救國家、救民族,受苦受難,而不是要做大官,發大財。所以今天我們尊稱他為國父,故做對眾人有益的事業,眾人就懷念你、紀念你,只為自己打算,將來只有自己子孫紀念你。


 


 


  第四類人︰「裝金身」。就是聖、神、仙、佛,他們在世的時候,因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故能不朽於世,萬世受人景仰,所謂不朽:一則他們能活在人的心中,人人紀念他。二則歸空後上天憑他的功德,按功定果,享受天爵,如孔老夫子他週遊列國,為了要實行王道於天下,而趨於世界大同。


 


釋迦牟尼佛在生之時,認透人間是苦海,立志出家,苦修苦練,終於成道,成道後講經說法渡眾生,亦是受苦受難而不屈,最後終至成佛。


 


南海古佛在世時,亦是慈悲救眾,受世人供奉。所以聖、神、仙、佛對眾生有恩,大家感恩因而為他們立廟裝金身,受眾人朝拜。


 


 


  我們瞭解這些道理以後,知道如要了脫生死就要修道;要脫離人生苦海,永遠逍遙快樂就要修道;成聖成佛也要修道。我們都得道了,可以說是非常幸運。


 


 


  由以上所談人生真諦,知各人前途各人打算,老天給了每個人一生的歲月,要怎樣做這一生才算有價值,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呢?


 


 


 


四、建立正面人生觀


 


   要持著正面的人生態度,要善解人意、包容人心,多往好處思考,才可以遠離許多苦難。


 


 


 


五、如何發揮人生價值


 


 


   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我們很幸運出生在蓬萊仙島_台灣,四季如春,物產富庶,陽光,水源富足,不像非洲有些,貧窮國家,為旱災水災,飢餓缺糧之苦,以泥餅充飢的圖片也令人看了不禁感歎、和些許無奈,造化弄人。


 


所以我們擁有這麼好的資源,生在如此富足的國家及環境中,應該更可以體察人心,我們可以多為人付出,多為社會及身旁的人有所貢獻,常言道:「志在聖賢為聖賢,志在凡夫為凡夫。」創造真善美的人生,三不朽的人生,發心度眾,眾生不渡盡誓不成佛,才是人生的真正價值


 


 



六、結論


 



    古德云:「一世悟,萬世昇,含笑長春;一世迷,萬世墜,無窮悔恨。」「是非成敗如演戲,世上本非久居;迷似海,悟是筏,聖凡就在一念差。」


 


人小時候,智慧未開,隨著年少年長,受教育,漸漸的對於人生有所感觸,佛經上告訴我們人生酬業,人今生是來償還前世所造的業,如是因、如等果,甘願做、歡喜受。


 


我們要努力修學,對人生今世,一切事物不再執著,迷惑。修道了脫生死。


 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