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賢菩薩十大願行之三…廣修供養
【所有盡法界,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極微塵中,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,一一佛所,種種菩薩海圍繞,我以普賢行願力故,起深信解,現前知見,悉以上妙諸供養具,而為供養。】
因供養種類很多,故要廣修一切供養。供養即布施,布施亦是功德。人間一切福報,皆由布施供養而來,故菩薩修六度,布施第一
一般以為供養即為佛前燒種種香,燃種種油,此僅為有形的供養,而普賢菩薩用真誠、清凈、廣大、平等的心行布施,以這樣的心布施叫做供養,若是沒有如此的心去布施,那只能稱為求福,所以供養也稱為無相布施,金剛經云:『菩薩於法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,這才是真供養。』
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這三種布施,我們得要認真修學,才能得殊勝果報,佛菩薩叫我們修因,修因才能得果。
諸供養中,法供養為最。一般人只曉得財布施得福,而法布施得智慧,要知道有圓融的智慧,就不會貧窮。有智慧就會調心養性,也就一定健康長壽,所以普賢菩薩一語道破,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。更舉了法供養廣大無邊的七個例子:
1.如說修行法供養:佛在經中所說的道理,除了照理實行外,還要廣為人說,如金剛經云:『以此經中及四句偈等,廣為人說,其福勝彼。』不但自己修行,更引他人如說修行,如此依教修行,即是真正的供養。
2.利益眾生供養:念念度化眾生,念念幫助眾生,使一切眾生獲得最大利益,乃真實供養諸佛。
3.攝受眾生供養:帶領眾生一起修行,並且樹立標杆典範,能以身示道,這就是懾受眾生供養。
4.代眾生苦供養:菩薩都有如此之願,代眾生受罪受苦。也就是人溺己溺,人飢己飢之慈悲精神。本來可以住豪宅、享美食,若改住小屋,粗食淡飯,自己節儉,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這是菩薩發愿代眾生苦的供養。
5.勤修善根供養:所有一切善法,由此根所生,因一切萬法不離自性,故一切供養亦不離自性,即通達一切修持法門。
6.不捨菩薩業供養:菩薩的事業便是教化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。如此盡心盡力去弘法利生,人人都可做此菩薩事業。
7.不離菩提心供養: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。時時保持一顆清靜自在的本心。即是不離菩提心供養。非但自己努力修學,且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人人如是。
金剛經亦云:『當知此處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如佛塔廟。』應知此處即金剛經之如是處,亦為明師一指處,一切供養不離此菩提心。
佛陀告訴須菩提:『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,於燃燈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彿,悉皆供養承事,無空過者』,當知吾們白陽弟子今日得道因緣。莫非亦與佛陀過去世之悉皆供養承事,其義相同,可見廣修供養的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