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道德的境界,智慧的頂端


 



 




 




老子送給孔子的臨別贈言… 




老子說:〔送別麼,有錢的人送財物,仁德的人送教導。我沒錢,就冒充一下仁德的人,送你幾句話吧。

 

老子送的第一句話是:〔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,好議人者也。博辯廣大危其身者,發人之惡者也。


 

一個人聰明,明察秋毫,很好。可是這樣的人,往往比那些笨人更容易招來殺身之禍。為什麼?因為他好議人。

 

一個人知識廣博,能言善辯,很好。可是他卻因此時時處在危險之中。為什麼?喜歡揭發別人的隱私啊。

 

聰明會使人對別人的缺點一目了然,善辯會使人對別人的毛病一針見血。

 

笨人倒並不一定不好議人,不好揭人隱私,而是眼拙,嘴笨,沒看出來別人的毛病,無從議起。即使議論別人,也不得要領,不至於戳在痛處。

 






老子在告訴孔子什麼?單純的智力如同沒有柄的刀片,讓握住它的人自己受傷,且越是鋒利,握得越緊,傷得越深。

 

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,到此時,三十而立,就是一個聰明深察、博辯廣大的人。

 

老子提醒了孔子:〔人生有兩個過程:第一個過程是讓自己聰明起來;第二個過程是要善於把聰明藏起來。




 






 

接著老子又對孔子講了兩句話:〔為人子者毋以有己。為人臣者毋以有己。

 

做兒子,不要太堅持自己。做臣子,也不要太堅持自己。誰不是人的兒子呢?誰不是別人的從屬呢?




 




後來莊子直接說,這就是我們〔無所逃於天地之間〕的倫理之網。在這樣的網裏,我們要學會謙恭,學會聽取並欣賞別人的主張,學會服從權威。

 

其實,如果把這兩句話中的兩個字去掉,變成一句話~〔為人者毋以有己〕。這不是我自作聰明,刪改前賢嘉言。莊子早就這樣改了,他的句子更簡潔,只有三個字~
吾喪我

 

吾~即自我的本體,本來的自我。我~附寄於的自以為是的觀念、知識、經驗、是非、好惡等等成見成心

 

總是遮蔽著,不僅使不能與世界赤誠相見,無法互相洞開,反而使得李代桃僵了。

 

所以,人之智慧的根本,在於呈現本來的,汰除附寄的吾喪我,與他人赤誠相見。

 

誰沒有?誰沒有?每個人都固執見,每個人都素,世界將被切割成無法互相包容與理解的碎片。

 

老子的無己,莊子的無我,是道德的境界,是智慧的頂端 。




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