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莊子 齊物論 (十四)  聖人的標準?





 








 





【經文】


 





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:「吾聞諸夫子,聖人不從事於務,不就利,不違害,不喜求,不緣道;無謂有謂,有謂無謂,而遊乎塵垢之外。夫子以為孟浪之言,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。吾子以為奚若?」


 





解釋】:





 


瞿鵲子求教於長梧子說:我從孔夫子那裡聽來一個見聞:聖人不從事世間的事務,不求利益,沒什麼喜好與貪求,甚至也不攀緣大道,有時無所言說,但卻寓藏真實的教化,有時有所言說,但卻不存任何心機,就像風聲雨聲般…而遊於紅塵污垢之外


 





孔夫子認為這樣的形容太疏漏了,不能傳達聖人境界於萬一,而我認為這就是修行妙道的依據了,你以為如何呢?





 





【啟示】:





 





古今聖人沒有無所是事的,孔子是教育家,佛陀是渡化眾生脫離生死枷鎖的人天導師,老子則做了一輩子的藏書史,所謂不從事世間的事務,只是不汲汲營營為名利而苦心勞力





 





聖人所做的是上天付與他的使命,這使命也許是屠夫、歌妓、乞丐、皇帝他們與世俗的人不同之處在於隨緣而不強求,所以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自得其樂而隨緣渡化眾生。





 





諸苦皆由貪慾起,倘若沒有了貪慾,則不會惹來災禍,縱然有了災禍也是宿命難逃,而宿命除了償還也須化解,豈是逃避所能解決?





 





從前有一位禪師,他將一雙新的草鞋扔置在大街上數十日,無人取走,有人問他,他便說:我宿世以來未曾造偷業,所以此生豈會受失竊之報?





 





連大道都不攀緣,若能真正的無所求,則無所得,心經云:以無所得故,究竟涅槃。大道本來無形,豈是攀緣可得?唯有無求無得,方可與大道默契融合。





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