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…心得隨想
子曰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
仁的展現在求道後可以於迴光反照當下完成,那麼克己復禮也可以等同迴光返照。故克己復禮的下手功夫,最直接了當的是迴光返照,達到攝受六根、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之四勿功夫,而不須理欲交戰痛苦的持戒。
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…同六祖壇經:一悟即至佛地,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,所以開悟是多麼的重要,難怪整部心經的關鍵處…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…
我們常把眼睛往外看別人如何如何? 克己復禮教我們自己看自己,天下雖然尚未大同,只要你克己復禮就是自己的世界大同…
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故仁的展現由己非由人,己可視為已經迴光返照過後的自己,這當下仁可以自然的呈現開展;而由人乎哉?為仁非由人,這裡的人,可視為尚未迴光返照的自己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人心意識,如果用人心意識去努力要達到仁,這將會白費努力,而且非常辛苦且效果不彰。
莊子齊物論:今者,吾喪予!吾就是重做新民的自己,予就是認假為真的人心意識。
子曰:仁遠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!
仁,是自性的展現,離我們很遠嗎?遙不可及嗎?求道時,明師一指即是自性現,當下心性歸仁。但日後,身入紅塵中,仁的展現,有那麼容易嗎?
迷失了那麼久,如何將它找回來呢?往往一時容易但恆久難,透過三寶修持,可以很快的即心即佛,一起思量,即是慈心善念。故一念迴光,自性西方雖遠頃刻到。其功夫就在迴光的力行!
朝聞道,夕死可矣!
朝夕之間,或許可以將時間拉長,但一個人的長壽如果活得如同草木一舨,生命又有何意義?可貴的是…當聞道那一天開始,聞就是開悟,生命的能量開始不同,走一條天道學修講辦行的生命旅程,至歸空涅槃的那一天。此時方不愧疚吾心!
聞道之初的誠心保守、愿力愿行,是否在生命過程中一一展現與落實?生命是否空過?如果問心無愧了,那麼色身存在的命限到了,那麼便可以走的很安穩、從容自在,此生沒有遺憾了。
如果空過一生,恩未報,愿未了,色身存在命限到了,夕死是否死的安穩、自在…?朝夕之間,告知我們生命不要留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