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論語 泰伯篇 精選2



 


曾子有疾,孟敬子問之。曾子言曰:「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:動容貌,斯遠暴慢矣!正顏色,斯近信也;出辭氣,斯遠鄙倍矣;邊豆之事,則有司存。」


 


曾子生病快死了,魯國大家族孟敬子身為大夫,非常具有影響力,他去問候曾子,也問為政之道。


 


曾子說:「鳥快死時,所叫的聲音發自內心,會讓人為牠難過;人將死時,所說的話,出自肺腑的實話,你不要不看重它,君子為人處事,修身處世之道有三點:一﹑容貌:全身的動作。二﹑顏色:面部的表情。三﹑言詞說話的表達。


 


一個君子不會輕舉妄動,一旦動起來,必定會週旋中禮,全身的動作可以讓人感動、肅然起敬、不敢侵犯,如果能如此就可以遠離粗暴傲慢,不會流於粗魯驕傲怠慢。人往往會因處在下位而粗魯無禮,因處在上位而傲慢,但君子周旋中禮自能遠離,與人接觸或上司都要有很優雅的動作氣質。」


 


端正顏色,表情神態端正正宜,不會有邪念;諂媚的表情,能正顏色,人家自然會信任你,因為你所顯現出來的是祥和寧靜莊重,如果展現出邪淫、諂媚、輕浮、憂愁、焦慮...人家自然不會信任你。


說話時有浩然正氣。不說是非無用之話,言談中帶著能量,有一股正氣道氣,讓人不敢不從,如此自然能遠離鄙陋,急功近利,遠離沒有寬闊的氣象,不會違背真理


 


道理人人會說,但說出來讓人能否感覺出,這就是他的氣勢,他就是這樣一個言行一致的人,而不是一個光說好話,但所做所為所想都是違背真理的。


 


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大堆想法,但卻都是違背真理的,亂講一通,存心卑鄙,滿腦邪念,自私自利,虛心假意,存心害人。一開口馬上就可以看出來,常常旁敲側擊,吞吞吐吐,閃爍其詞,暗示嘲諷...,完全沒有正氣道氣。


 


言語是很重要的,表情也是、心不正、表情變化多端,貪心、好色、易怒、憂愁焦慮、浮躁...。


 


曾子說: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。」不要以為沒有做出來人家不知道,光看說話、臉色動作就會都洩漏出來了。秘密是藏不住的,切勿以為可以遮天瞞地。


 


開口要有正氣,從以上三點就可以看出一個人修行到那裡了。當個政務官,處理政務之事就要注意這些事情,從外在的言語,表情動作做好,其他細微的事,就讓其他專門負責的人去做就好了。


 


 


曾子曰:「以能問於不能,以多問於寡,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。昔者吾友,嘗從事於斯矣。」


 


「以能問於不能」自己很有才能還能請問於此較沒有才能的人。表示其非常的謙卑,且是對人的一種尊重。


 


「以多問於寡」懂得很多也能請問於懂得較少的人。我們一般人不是有能力的人瞧不起沒有能力的人,就是懂得多、知識多、學問多的瞧不起知識比較貧乏的人。


 


「以能問於不能」「以多問於寡」為什麼要如此呢﹖因天生我才必有用。人不可能是全能的,無論懂得多或懂得少,都各有其長處。懂得多的人也有其不足之處,所以要求教於懂得少的人,來補其不足,增益其所不能。俗話說:「一枝草、一點露」,較沒才能的人,也一定有其專處,一定有其過人之長處。


 


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人與人之間,關係的相處重要在於那裡呢﹖在於對人的一種尊重、對人的重視,不會瞧不起他,這是很重要的。別人如果對我們很尊重、很客氣,那我們就感覺得很好。


 


反之,如一個人他很輕視你,什麼都不問您的意見,就算他很有才能,您也會很生氣。所以孟子就講:「仁者人也,合而言之道也。」我們一天到晚在講修道。道的作用就是能夠把兩個人合在一起,相親相愛。


 


人與人之間磨擦衝突很多,彼此競爭、互相忌妒,仇視、輕視、驕傲、自卑。但在一個前提之下,彼此相互尊重、相親相愛,就可化解。為什麼要把兩個人黏在一起叫做「仁」﹖


 


這就是道,修道就是要修到這點。和別人的距離打掉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深,夫妻之間,道親、朋友、同事之間都有很深的隔閡,所以要用「道」才能使兩人合在一起,所以曾子說的很好。


 


就算他什麼都不如你,你還是請教他,「以能問於不能」給他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,拉近人際關係,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這很重要。不可想我懂得很多了,不用去問。要去問,才能讓他有發表意見的機會,這個很重要。


 


「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。」有好像沒有一樣,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。一般人都是自己有什麼,就要展現出來,然後表現出自己非常充實飽滿的樣子。


 


要表現「有若無,實若虛」這樣才不會壓迫到別人。我們不要只想自己懂得多少﹖我的知識多豐富﹖能力多強﹖不要只想到這些。「人事、人事」人比事重要,我們的知識和能力是用來做事的,沒有人那有事呢﹖人搞壞了,事就辦不好了。所以不可不重視人,一個家庭裡的人沒有相處好,事就一踏糊塗。


 


所以說:「家和萬事興」,家不和就完了。道場也是一樣,道親之間要相親相愛。相親相愛之道就在這「有若無,實若虛」。要讓能力較差之人、懂得較少的人有表現的機會。怎樣讓他表現呢﹖就是請教他、請他發揮。


 


真正有道之士,就如老子講:「將欲上之,必先下之。」才能多的人、懂得多的人,就是居上。但要先把自己放在下位,不要整天想板起臉來教訓人。如何做到「將欲上之,必先下之。」就是要請教。


 


 


「犯而不校」就算別人觸犯他、冒犯他,他也不計較,古代這「校」就是計較的意思。被人攻擊、批評、毀謗、侮辱……而不去跟他計較。


 


 


「昔者吾友,嘗從事於斯矣。」過去我的好朋友(指顏淵)他在這方面,做的很好。以上這些顏淵都有做到。曾子說這些時,顏淵已去逝了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