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論語 泰伯篇 精選1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子曰:


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,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」


 


 


    泰伯是周文王的大伯父、周太王古公亶父(文王的祖父)的長子,當時王位應是由長子、太子來繼承的。


 


泰伯本身很賢能,太王一直要將王位交由他繼承,但泰伯看到季歷(也是周太王的第三個兒子)很賢能而且又出了文王(季歷的兒子)也很賢能,泰伯想想自已沒有那麼賢能的兒子,將來如何來繼承王位呢﹖因此就將王位讓給文王,讓文王以後可以後繼有人。


 


 


因為周太王一意要將天下傳給泰伯,泰伯連推讓三次不成,所以逃到泰國,稱之為吳國,紋身斷髮,自已開化一方,成為吳國的始祖。


 


 


    孔子稱讚泰伯德性己經到了極致,能再三謙讓天下,老百姓對他的稱譽,己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。欽佩到極點了,沒有任何瑕疵可以挑剔了。


 


 


    此一典故提醒我們:有無禮讓之心﹖夫妻、兄弟姐妹、長官部屬、道親間...到底是爭還是讓﹖存讓是君子,存爭是小人,我們要用這點來檢討自已,常想爭奪﹖還是常想禮讓﹖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即在此。


 


 


   


 


    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「啟予足!啟予手!詩云:『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』而今而後,吾知免夫,小子!」


 


 


 


    曾子生重病快要死了,召見門下弟子過來告訴弟子們: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,掀開棉被看看我的手、我的腳,生病時會蓋棉被,不敢讓身體受損,我都照顧保護的很好


 


而且我用我的手腳來道濟天下,我一生都用它們來做好事,一生全用在利他之事上,我非常戒慎恐懼,十分謹慎小心,彷若走在薄冰上,走在深淵旁,絲毫不敢大意。」


 


(大陸東北在寒冬時,河流湖泊全結冰,要過的人十分小心,一定要先用拐杖棍子之類敲敲看,以免因為表面結冰太薄而掉入河中。)


 


 


    聖人與凡夫就差在利已或利他,看你以什麼為主﹖重視什麼?小人一生光想利已,君子一生光想利他,曾子說從今天以後我知道,我已經沒有遺憾了,沒有做過任何不好的事,也沒有毀傷父母賜給我的身體,可以免除去人生的恐懼了,套句道場的話,可以歸空了。


 


我們都知道,父母最怕子女生病,怕子女受傷,子女病,父母亦病,看到子女被割傷,寧可刀割的是自已,曾子面對死亡的態度,不是想到,唉!還有許多金錢,珠寶,美食...沒有享受,而是好輕鬆,好瀟灑,因為他知道,可以免除身體再造罪業的恐懼了。


 


他把自已保全的很好,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,無不是業,而曾子是一個賢人,面對死亡的解脫,沒有一點的貪生怕死,一生沒有造罪業,乾乾淨淨的來,清清白白的走。


 


你們這些孩子們,知道了吧!手腳沒做壞事而且還把它照顧好好的,對得起父母世界,好高興可以不用再害怕因身體所造成的罪業了,可以免除身體造業的機會了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祥樂山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