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總統引孟子比喻兩岸關係
更新日期:2010/10/31 14:35
馬英九總統今天在參加一貫道活動時,引用孟子梁惠王篇「唯仁者為能以大事小,唯智者為能以小事大」,比喻兩岸關係,馬總統說,大陸應該以仁道對待台灣,而台灣要善用智慧與對方打交道。
一貫道玉山寶光聖堂今天舉行一貫學制測驗,馬總統受邀致詞,特別引用孟子梁惠王篇中,宣王問孟子「交鄰國有道乎?」的章句形容兩岸關係。他說,兩岸隔海分治,大陸是大國、台灣是小國;大陸要用仁與台灣打交道,而台灣要用善於運用智慧。孟子2500年前所講的道理,到現在還適用。
馬總統表示,中華文化並非無為而治,而是進取而不掠奪、進步而不害人,了解四書五經中的道理,要找出裏面有哪些道理是已經過時的,又有哪些是仍然適用的,可培養更好的世界觀。
原文:
齊宣王問曰: 「交鄰國有道乎?」
孟子對曰: 「有,惟仁者,為能以大事小;是故湯事葛,文王事昆夷。唯智者為能以小事大;故太王事獯鬻,勾踐事吳。以大事小者,樂天者也;以小事大者,畏天者也;樂天者保天下,畏天者保其國;詩云:「畏天之威,于時保之」。
語譯:
齊宣王問曰: 「交和鄰國交往有什麼好方法?」
孟子回答: 「有的,喔唯有仁德的國君,以大國去事奉小國,所以商湯肯事奉葛國,文王肯事奉昆夷國;唯有那明智的國君才能拿自己的小國去事奉大國,所以太王事奉獯鬻國,勾踐事奉吳國。以大國去事奉小國的是喜歡天理,不欺弱小的人;以小國去事奉大國的人是敬畏天理不犯強大的人啊!喜歡天理的人可以保守天下;敬畏天理的人,可以保守他的邦國,所以詩經上說:「敬畏上天的威嚴,這才能守住天命」。
心得:
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內講仁政,對外講王道,仁政就是王道,王道必出仁政,仁者無敵,就是仁政無敵。
孟子的回答不從外交權術說,也不從富國強兵的內政變法說,而是就仁與智的發用而說;以大事小者是仁者,仁者安仁,是樂行天道的人;以小事大的人是智者,智者利仁,是敬畏天道的人。
樂行天道,是以德行仁而不是以力服人,尊重小國,不引起小國的疑慮,如是可以保天下;敬畏天道,安於小國處境,不與大國對抗,如是則可保有國家。
齊宣王原本期望孟子會教他強霸天下的策略方案,未料孟子教他要以大國事小國,當然是大失所望了。